期刊简介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读者对象为多学科(内分泌、妇科、骨科、老年医学、放射科及营养学等)从事代谢性骨病的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本刊宗旨是: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力求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多学科在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的基础、临床、预防的研究进展、诊疗水平及新技术、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研究水平。
首页>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674-2591
- 国内刊号:11-568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周期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经皮雌二醇与口服孕激素7年预防绝经早期妇女骨丢失的效果比较
金宁宁;林守清;秦明伟;魏扬;田均平;余卫
关键词:经皮雌二醇, 孕激素, 骨密度, 骨丢失
摘要:目的 比较经皮雌二醇0.75mg及1.5mg两种剂量长期周期联合不同孕激素,预防绝经早期妇女骨丢失的效果.方法 7年的前瞻性随机开放平行组设计试验研究.雌激素为经皮17-β雌二醇(E2)凝胶,口服孕激素为微粉化天然黄体酮(MP)与甲羟孕酮(MPA).60名绝经早期(1~5年)妇女随机分为4组:G1:E2 1.5mg/d+MP100mg/d;G2:E2 1.5mg/d+MPA 2mg/d;G3:E2 0.75mg/d+MP 100mg/d;G4:E20.75mg/d+MPA 2mg/d.每周期连用25天,停药5天进入下一周期.主要观察指标包括QCT法腰椎L1-4骨密度(每2年),DXA法L2-4、股骨颈Neck骨密度(每0.5~1年),单光子吸收法右前臂桡骨远端1/3处骨矿盐含量(RBMC)及骨密度(RBMD)(每年),以及日记记录阴道出血、骨折情况及不良反应等.其中L1-4、RBMC及RBMD随访了4年,其余指标均随访7年.组间基线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变化率是通过完成例数自身前后数值比较计算得到.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不同时点的重复测量数据,运用重复测量分析法,所有重复测量的趋势及组间差异分析均通过调整基线水平去除其影响.结果 (1)用药后,研究对象各部位骨密度均有增加.各部位骨密度较基线水平的变化率依次为L1-4>L2-4>Neck>RBMD.(2)L1-4在用药2年时达到峰值,比基线增加4.2%~8.3%(P=0.04);L2-4逐渐增加,至第7年增加5.9%~11.7%(P<0.0001);Neck逐渐增加,第7年时增加4.3%~4.6%(P=0.004);RMBC逐渐增加,至第4年增加14.3%~22.1%(P<0.0001);RBMD在第2~3年达到峰值,增加0.6%~3.2%(P=0.059).各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均组间无显著差异. (3)按雌激素剂量进行并组后,1.5mg E2组RBMC显著高于0.75mg组(P=0.03),在L1-4、NECK、RBMD等指标上改善较0.75mg组略大,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为0.15~0.90).(4)按孕激素进行并组后,联合MP组在L2-4、NECK、RBMC、RBMD等方面的改善较MPA组略大,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为0.27~0.98). (5)用药期间各组不规则出血周期的发生率分别为,G1:8.5%,G2:32.27%,G3:7.46%,G4:14.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用药期间骨折发生降低.(7)用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0.75mg及1.5mg两种经皮雌二醇剂量长期周期联合不同孕激素均可预防绝经早期妇女骨丢失,且其对松质骨骨密度的改善优于皮质骨.1.5mg E2对RBMC的改善作用优于0.75mg.联合MP(100mg/d)和联合MPA(2mg/d)对骨密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1.5mgE2阴道不规则出血率高于0.75mg组,MP(100mg/d)在避免阴道不规则出血方面优于MPA(2mg/d).临床应用应个体化.
友情链接